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 (李宇浩)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月22日至4月1日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並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這是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席這一峰會並訪問歐盟地區。習主席此次歐洲之行有三個關鍵詞備受外媒矚目:“中歐關係”、“國際安全”和“文明交流”。
  此次歐洲之行“史無前例”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刊文中指出,這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第一次在歐洲舞臺的全面亮相。習近平此行安排頗有看點:第一站是荷蘭,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自兩國1972年建立外交關係以來的首次訪問;習近平訪問法國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是第一個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德國是中國國家主席8年來首次國事訪問;習近平成為第一位在布魯塞爾訪問歐盟總部的中國國家主席。
  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撰文稱,習主席此次訪問史無前例,這不僅是他在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訪問歐洲,也是一場日程豐富的長達11天的“外交馬拉松”:從22日參加海牙核安全峰會到4月1日造訪布魯塞爾歐盟總部。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歐盟領導人當天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布魯塞爾接待習近平的熱情重演了幾天前在巴黎的一幕。歐盟領導人此舉是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經貿將是習近平此次歐洲之行的重點之一。習近平訪問歐洲時,將與荷、法、德、比四國在工業、金融、能源、文化等領域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演講體現創新和決心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刊發題為《戰略家相聚》的評論文章說,中國國家主席在公民社會組織(科爾伯基金會)發表公開演講,並且願意回答東道主提出的例如有關軍事預算大幅提高這類問題,在中國問題專家看來,這本身就是創新之舉。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發表演講,闡釋了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和平發展道路,演講中兩次提及日本當年的戰爭暴行,表明中國不會忘記。
  產經新聞是偏右翼媒體。
  德國N-TV電視臺網站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的演講使用了大量引言、警句和典故。除了一些中國的哲學家和成語外,他還提到了歌德、萊布尼茨、萊辛,以及德國前總理維利?勃蘭特。習近平藉此想表達的意思很清楚:我努力去理解你們,也請你們這樣做!
  泰國《亞洲日報》副社長錢豐認為,習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中提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包容的,對世界文明從物質到精神層面進行了界定。文明的不同也包括意識形態的不同,正是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造就了世界文明豐富多彩。每個國家的文明都是可貴而平等的。正如習主席在講話中所說,只有互相包容、互相學習才能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中歐迎來打造各領域合作“升級版”的絕佳契機
  CNN官網消息,中國元首此次歐洲之旅的終極目的是和歐盟達成全方位的貿易協定。而歐盟則希望說服中國對外國人打開市場,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資。
  法國《歐洲時報》刊文說,可以相信,在今後的若干年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中國和第四大國的德國,在經濟上開足馬力,繼續當好世界經濟火車頭和歐洲經濟發動機的同時,在政治和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將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謀求建立更為公正和合理的世界秩序。
  《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稱習近平這次出訪的任務是加深中國與歐盟的貿易聯繫。外交人士和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希望確保與歐盟和美國的良好關係。歐盟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對外投資的熱門目的地。中國目前優先考慮的問題是促進其商業利益,提升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國際形象。
  西班牙通訊社埃菲社表示,歐盟委員會透露,歐盟的葡萄酒企業與中國達成了“友好協議”,中國指責歐洲企業不正當競爭後引發的貿易爭端已得到解決。歐盟委員會發表公報指出,這項協議將為“未來兩年內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奠定基礎。
  美聯社稱,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時,商業關係是中心議題。中國和德國是世界兩大主要出口國,兩國間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達上千億歐元—這使中國排在美國之前,成為德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p95ypkn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